「嘉察巴」 之名即為 「代理噶瑪巴守護教法者」
尊貴的 嘉察仁波切,其名譯成中文 ~~~
「嘉」,就是大寶法王噶瑪巴;
「察」,就是代理或攝政。
是以, 嘉察仁波切即是大寶法王噶瑪巴的一位代表和攝政。
歷代以來,尊勝的大寶法王噶瑪巴都駐錫在西藏楚布寺 ,而嘉察仁波切為代理者,當法王噶瑪巴不在時,嘉察仁波切就代理寺務、守護教法。從過去世到現今的第十二世,歷代的嘉察仁波切皆是如此。 就像現在第十六世法王圓寂之後,第十七世法王還無法回到錫金隆德寺,嘉察仁波切就一直守護著隆德寺,代替著法王守持寺務。
守護教法,常伴師側
黃金珠鬘,父子傳承,師徒之心,未曾相離,即使是駐錫之地,歷代以來嘉察仁波切亦始終伴隨於怙主噶瑪巴身側。
「楚布寺」與「確嘎岡寺」
在西藏境內,楚布寺 (Tsurphu Monastery) 是噶瑪噶舉的根本道場,是古老授記中「真正的上樂金剛(藏密五大本尊之一)壇城」的中心,是由第一世大寶法王杜松虔巴所創建,也一直是歷代轉世法王噶瑪巴與嘉察仁波切的駐錫地。
第一世法王杜松虔巴八十歲時,在楚布寺的正後方,建造了一座小而精緻的 「確嘎岡寺」(Chögargong)。 到第十世大寶法王卻英多傑 (法界金剛) 之時,他將此寺院委任給第六世嘉察仁波切,因為他預見此舉將對正法有廣大利益,因此「確嘎岡寺」也稱為「嘎岡」,意為「至高的營地」。 直到此時,嘉察仁波切才擁有自己的一方駐錫地,雖然在其之前的轉世中已在西藏各地建立了許多寺院。
「隆德寺」與「大吉祥寺」
1959 年西藏政局動蕩時,嘉察仁波切追隨怙主第十六世 大寶法王離開西藏,經由不丹抵達印度。之後與法王同時應錫金國王之邀請而前往該國,以弘揚噶舉傳承並且維繫法統。
「隆德寺」的全名是「巴噶瑪貝登薩謝祖覺可林」,意為「嘉華噶瑪巴駐錫地──佛法傳播修行中心」 , 是由怙主第+六世噶瑪巴於1961年啟建,至1966 年完工,自此成為第+六世法王噶瑪巴在西藏以外的駐錫地,也成為噶瑪噶舉法脈超越雪域佛國西藏,向世界吹響佛法號角的源頭地!
在動土啟建,置放基石之前,第+六世法王噶瑪巴曾領僧眾整整修了一個月特別的法。而在一切法會結束後,法王噶瑪巴宣佈他已加持土地周圍,使之成為勝樂金剛的壇城 (勝樂金剛乃密續最高的本尊之一)。 目前,寺內保存著第+六世法王噶瑪巴舍利塔和珍貴的「黑寶冠」等聖物。
之後,直到 1988年,在錫金境內,距離隆德寺不遠,一處由第十二世 大寶法王蔣邱多傑 (菩提金剛) 加持過的聖地上,嘉察仁波切應眾弟子們的請求,才建立起自己的法座 -- 大吉祥寺 (Palchen Choeling Monastery),之後陸續成立閉關中心和尼庵。
尊貴的嘉察仁波切 與 隆德寺
以下摘自: 第十二世 國師 嘉察仁波切略傳
尊貴的嘉察仁波切在隆德寺擔任「金剛上師」八年,在此期間承怙主第十六世 法王之命,對於噶舉傳承之修法儀式戮力維護,並給予必要之修整。同時 仁波切亦銜命轉法輪,奔波於東西方各國弘法,創立並加持許多噶舉中心,不負法王之期待也圓滿了眾多弟子之心願。
怙主第十六世 法王於前往美國就醫前,指定 仁波切為他的攝政,要求 仁波切在 法王回寺前負起照顧隆德寺之責任。從當時起,直至現今,仁波切一直留駐隆德寺,對於寺院以及佛學院在財務、法務、行政業務等各個層面給予適要之照顧及資助。目前,仁波切在一切重大時際,仍親自主持大法會並肩負督導僧團之責,從無間斷。
從1986年起,仁波切擔任怙主第十六世 大寶法王於隆德寺設立的「噶瑪師利那難陀佛學院」校董,並與第三世 蔣貢仁波切(1954—1992年) 一起將佛學院與「三普南梵文大學」結盟。仁波切不僅在校務上、財務上支持佛學院,並且每年都親自教授高年級的學員精深之顯密佛學。
仁波切於1992年與 大司徒仁波切一起赴藏,圓滿怙主第十七世 大寶法王鄔金欽列多傑 (1985年--) 之陞座大典。返回印度後,仁波切在隆德寺面臨重大危機之際,他是堅持留守、矢志照顧寺院之人! 為了噶瑪噶舉之傳承,仁波切做了重大犧牲,並以真正負起攝政之責而廣受讚揚。
微雨中的隆德寺。 攝於 2010.02
隆德寺大殿的線條呈現出一種特有的簡潔有力,在驟變的時局中、遷流的年代裏,仿如穩固的磐石,予人安定之感。
符合圓滿佛陀意趣的步伐,一步也不可延遲退轉--
尊貴的創古仁波切 (曾任隆德寺住持)、尊貴的天噶仁波切與堪布卡塔仁波切 (曾任隆德寺金剛上師) ....
多位當代巨擘,皆曾聚首於此,擔任培育僧才的推手。
雪域西藏境外,噶舉慧炬火種,由此開展,照耀世界!
思及隆德寺在噶舉法脈發展歷史上有著無比神聖的意義,
以及想到其內有第十六世法王舍利塔、和傳承最重要信物.... 如能到此朝聖,必定難掩內心悸動!
相關閱讀: 隆德寺簡介 大寶法王中文官網